国内企业开发非洲矿业政策支持力度应加大
来源:中国黄金集团
发布时间:2005-08-25
浏览次数:267
由于我国总体上人均资源短缺,资源丰富的非洲大陆应成为我国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战略中的重要一环。目前虽然部分国内矿业企业已经“走出去”,但由于起步晚、市场竞争激烈、信息服务不健全、法律保障措施和政策支持力度缺乏等原因,中国对非洲矿产资源市场的开发规模仍然较小,竞争力偏弱。
对此,有关专家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短期内可以由国家对基础性、公益性和战略性矿产资源勘察工作提供财政支持。长期来看,应建立矿业资本市场,逐步实现矿业开发资金投入的良性循环;与此同时,应以市场为导向,以法律形式和优惠政策措施,如制定境外投资法、提供信息和融资服务等,鼓励中国采矿业者到海外勘察和开发国内紧缺的矿产资源,建立多元化的矿产品供应基地;发展资源外交,对有资源条件的非洲国家,在发展双边经济合作或确定对外援助项目时,应优先考虑矿产勘察开发领域的合作;动用财政拨款,建立非洲矿产风险勘察和资源开发专项基金,减少非洲矿产资源开发的前期风险;在项目审查批准、外汇使用管理、安全保障、税收方面,加大对中国企业的鼓励和支持力度。
政府应制定开发非洲矿产资源的总体规划和符合中国国情的非洲矿产资源供给战略;在一些有重要影响的资源大国设立办事处,派驻专职资源官员,引导中国的投资界和矿业界“走出去”开发非洲矿产资源;建立健全信息咨询和社会服务体系,建立国内外矿产资源、矿业技术、矿业市场和矿业公司信息库。
在企业层面上,将非洲纳入企业的海外矿产资源扩展计划:加强对非洲矿产资源开发市场的调研,制定总体开发规划与策略;积极稳妥参与非洲国家有效益、发展前途看好的矿业企业私有化进程,探讨入股和跨国并购的可能性;坚持“补缺、补紧、补劣”的原则,重点放在中国急需短缺的大宗战略性矿种上,如富铁矿、富锰矿、铜矿、铝土矿、铬铁矿、钴矿、铂族金属等;国有资本应与民营资本、行业资本和非行业资本联合起来,整体协调,分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