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详情

集团要闻

印度为何对黄金情有独钟?

来源:中国黄金集团 发布时间:2005-05-25 浏览次数:330
    目前全球最大的黄金消费国是印度。根据黄金年鉴,自1994年以来,印度历年首饰用金数量居世界第一位,至2002年已达到459.3吨,远高于美国的385.6吨。印度黄金储量的故事和它的历史一样古老。虽然许多古代文化都表现出这一特征,但印度真正特别的是其历史上从没有产出大量黄金,印度自身也并非发达国家。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印度对黄金的需求如此强劲呢? 
    文化原因 
    根据文化因素来寻求印度人对黄金青睐的缘由,“黄金”这个词在印度有着广泛的意义和内涵,其佩戴也有许多含义。最普遍的情况下,黄金是一种装饰品。在印度,女性出门不戴首饰会被认为是没有礼貌的表现。而在各种材质的首饰中,印度人最青睐黄金首饰。印度男子戴金饰品也相当普遍,一只手上戴三个金戒指的男士大有人在。除此之外,对印度人来说,黄金更是身份的象征。在印度社会中,妇女不能继承地产,所以金银首饰从过去到现在一直是新娘结婚嫁妆的主要组成部分。婚后的印度妇女常常佩戴一种特别的项链表示自己已婚,这种项链由黄金垂饰和其他材料的珠子串在一起形成某种组合。 
    历史原因 
    在莫卧儿帝国时期(公元1500年到1850年),当时的印度继承法为黄金囤积提供了强劲动机,尤其对富人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在莫卧儿法律制度下,一个人死后留下的房地产将首先被强制归于国家所有,死者的合法继承人再向国家提出获取继承物的要求,而政府当局将根据税收的支付和有关当局的意图自行决定遗产的数量。这会引起两种显而易见的结果:一是富人财富的明显消耗,二是在政府眼皮底下隐藏财富的趋势。黄金正是这样的工具,能使储蓄转化为更集中、更不易摧毁的财富形式。这也有助于财富不通过政府中介,可以更容易、避免麻烦地代代相传。印度人的这些历史经历已经深深在人们的灵魂中扎根。这就难怪储蓄换黄金的趋势即使在今天也可以很容易地观察到——尽管针对储蓄和财富的法律和政府机制早已今日不同往日。 
    政策原因 
    印度独立后,主流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对黄金的态度打上公开敌视的印记。印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法案和行动限制黄金的流入流出,几乎完全禁止了黄金的进出口。这大大削弱了印度国内对黄金的需求。 
    然而,以1990-1991年的国际收支平衡危机为导火线的改革进程,最终导致了印度对前独立时期限制黄金进出口的法案的反思。这些针对黄金的限制性政策几乎完全没有达到任何政治目的,而大量黄金却源源不断地通过走私进入印度。 
    在国家放开对黄金的管制以后,印度黄金需求大幅增长。尤其是对首饰用金量急剧上升,在1994年到1998年间以每年14%-40%的幅度增长(最高增幅为1997年的39.78%),这一速度不仅高于3.05%的世界黄金需求增幅,也高于印度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趋势(5.5%)和石油需求(3.8%)、能源需求(6%)和糖需求(5%)。虽然1998年后印度的首饰用金量略有下降,人均首饰用金从1998年的0.670克/人减少至2002年的0.441克/人,但仍然维持在-个较高水平。这充分显示了黄金市场的开放对调动印度国内黄金需求所起的关键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