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冶炼厂:《降低大型化底吹炉熔炼过程渣含铜技术研究与应用》荣获2019年中国黄金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7-13 浏览次数:1811

颁奖单位:中国黄金协会

获奖等级:中国黄金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成果简介:

采用了我国自主研发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富氧底吹造锍捕金"技术,底吹炉规格φ5.8×30m,为目前世界上已建成最大的底吹炉,年处理150万吨复杂金铜混合精矿。投产运行以来,底吹炉渣含铜高于行业平均指标,导致直收率较低,同时影响炉料处理能力。公司需要详细了解和掌握喷吹参数、喷射区几何形状、气液上升速度及含气率等来指导生产工艺及设备的改进。

项目通过研究渣、锍中铜铁相的赋存状态以及对其成分、物相的定量解析,并通过建立多相数值仿真模型,对高温体系下的多相流体流动与传输过程进行精确模拟计算,发现底吹炉炉内搅拌不均,大部分熔体处于“过搅拌”状态,而少部分熔体处于欠搅拌状态;同时渣锍澄清时间不足,渣锍分离不彻底,造成渣中铜的夹带。之后通过优化工艺和设备参数,解决渣含铜偏高问题,提升炉料处理能力。

根据仿真研究结论,作出以下优化实施方案:

(1)优化氧枪选型

使用150型喷枪,降低了单支喷枪的压力,喷枪寿命直接提高到了1400小时左右,整体运行平稳,喷枪烧损较少,氧枪砖的烧损速度大大降低,喷枪空气槽堵塞的情况较少,氧气、空气与熔体的反应更加均匀,避免因喷枪堵塞、烧损引起的反应不均衡的问题。

(2)优化氧枪布局

使用26支的枪位的布局,将下料口正对氧枪的氧枪间距由380mm增加至500mm。解决了底吹炉搅拌不均,反应不充分,存在放渣生料夹带的现象。

(3)改善铜锍沉降条件,延长澄清区长度

将靠近渣口区域的1#、2#氧枪进行封堵,加长沉降区,保证铜锍沉降时间,避免因沉降时间或沉降区不够,导致激烈搅动的熔池没有足够的沉降分层时间,铜锍夹杂在炉渣中随炉渣排出。

(4)降低渣层厚度、降低总液面

将渣口下移140mm。总液面过厚,氧气与熔体反应传质、传热不佳,反应不完全,降低渣口,降低总液面,降低渣层厚度,改善搅拌和传质,达到提高反应效率的目的,有助于降低熔炼渣含铜。

本项目已在河南中原黄金冶炼厂有限责任公司成功运用于生产实践,实现了降低渣含铜、提升炉料处理量的目的,对大型底吹炉运行过程中渣含铜高的问题,通过建立多项数值模型研究,对喷枪布局、沉降区长度不够、液面控制等提出了改进优化方案,该项目的研究与应用具有创新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同时为完善我国大型化底吹熔炼技术及理论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