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报第87期:金色征程党旗红(五)

来源: 发布时间:2021-11-17 浏览次数:1382

这场经济战线上的“淮海战役”,人民币完胜!1949年,国民党政权败走台湾,劫运走了大陆的黄金,同时留下了通胀等严重的经济问题。饱受通胀之苦的一般民众对纸币不信任,旧政权发行的金圆券已声名狼藉,人民币的发行使用也同样不顺利,投机者疯狂进行了黄金、白银、美钞的炒作活动。

1949年5月24日,上海解放,与解放军同时入城的,还有新印刷的4亿元人民币。自上海解放之日起,人民币就成为法定结算单位,以10万元金圆券兑1元人民币,废止金圆券。

但是,在一段时间里,许多民众不信任纸币,不愿意使用和储藏人民币,甚至有的私人百货公司以银元计价,拒绝人民币。1949年6月4日上午,上海投入人民币近20亿元,晚上基本全部流了回来。银元成为当时市场实际接受的流通支付工具,这给了投机者可乘之机。投机者掀起了金银投机潮,疯狂地进行黄金、白银、美钞投机活动,造成金银及外汇的大幅波动,影响了人民币的稳定,物价也因此大幅波动上涨。严重的通胀影响了政权的稳定,成为新政权面临的最大威胁。

那时许多商人都不敢保留现金,而是囤积货物,市场交易不用货币,而是以货易货。在以货易货的过程中,金银为一般等价物,排斥了人民币的作用,所以金银成了影响人民币使用和流通扩大覆盖面的对立物。时任中共中央财经工作委员会主任的陈云明确指出:“在金融上所遇到的敌人,已不是软弱的金圆券,而是强硬的银元。”

为了抑制上海金银投机活动,1949年6月2日,上海人民政府宣布由100元人民币兑换1块银元上调到660元兑换1块银元,但投机者6月4日便拉升到1400元人民币兑1块银元,人民币已无法流通。为了打压投机,同年6月5日,上海市政府抛售500万银元,6月8日,再抛3500万银元。但是这种手段失败了,人民币仍然难以占领市场。

既然使用经济的力量不能制服投机潮,就用军事和行政的手段制服它。1949年6月7日晚,中共中央华北局举行会议,决定对违法投机分子进行打击,并报中央批准。对此,当时的上海市市长陈毅要求:“要把打击金融投机的行动当作经济战线上的淮海战役来打,务求全胜。”

同年6月9日,上海动用了一个营的解放军,对上海证券大楼和黄金、白银及外汇地下市场开展查封抓捕行动,同时宣布禁止金银的自由买卖,实行金银管制。多数人员教育后释放,少数骨干分子被拘,相关场所被查封。至此,疯狂的金银、外汇投机买卖被抑制。

与此行动相配合,华东军区发布了《华东区金银管理暂行办法》,这是打击金银投机,树立人民币权威的法制手段。该办法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严禁将一切金银带出解放区(这相当于禁止金银出口);在解放区内允许人民储存金银和以金银按牌价兑人民币(这相当于金银实行国家统一定价);金银不得用于流通和私自买卖(这相当于废止了金银的货币职能);金银饰品业除出售制成品外,不得私自买卖金银,不得收兑金银制品(这相当于实行黄金统购专营管理)。

除上述外,新政权又采取了多项稳定经济的措施,比如实行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管理和领导,统一全国税制,加强征税工作等。在政治与经济双重力量的作用下,不到1个月,上海猖狂的金银投机风被打了下去。

从全国范围来看,到1950年以后,新中国财政收支已接近平衡,恶性通货膨胀停止,物价开始趋于稳定。新中国进行的这场经济领域“淮海战役”告捷。

回首新中国建立初期的这场经济战,我们看到,黄金作为人民币当时的对立物和稳定新政权的异己力量,被迫退出了货币流通领域,丧失了货币支付功能,这是当时保证人民币占领市场,确立人民币权威的需要。

但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黄金无用论”泛起,大大迟滞了我国黄金工业的发展。今天我国黄金产业的繁荣,则经历了无数波折和几代黄金人的辛勤努力。当年的投机行为也深刻警示我们,遵守法律秩序,健康发展黄金产业,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