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小新 开年迎新访名企 | 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国企当好国民经济压舱石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2-05 浏览次数:2866

https://mp.weixin.qq.com/s/bATUS12ohwaB9mCJYIGYsA   

    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财经节目中心推出《开年迎新访名企》系列报道,对话中国石化马永生、南方电网孟振平、中国三峡集团雷鸣山、中国建筑郑学选、中国节能宋鑫、中国中车孙永才、中交集团王彤宙、中国黄金卢进、徐工王民等国有企业负责人,从企业看行业,从行业看经济,站在新征程新起点,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吹响号角。

    展望2022年,国有企业将如何突出抓好稳增长,当好国民经济的稳定器、压舱石?今冬明春能源保供形势如何?冬奥保障中国有企业展现了哪些硬实力?小新摘编整理节目内容,今天为您带来《开年迎新访名企》系列内容第一辑《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国企当好国民经济压舱石》。

稳中求进谋发展

    南方电网:27项举措服务经济稳定 “十四五”期间计划每年投资超千亿

    1月,南方电网发布服务经济稳定发展的27条重点举措。据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孟振平介绍,2021年南方电网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57亿元,2022年在全力做好保障电力供应首要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出一系列有利于经济稳定的重点举措。例如,高质量开展电网和相关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建设,2022年固定资产投资将继续保持在1000亿元以上的水平,“十四五”期间总投资计划将超过6000亿元,比“十三五”增长50%,重点投向现代化农村电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数字化转型等领域,充分发挥电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

  “通过改革促进公司战略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在建设能源强国中发挥好支撑保障作用。最终的目的还是要让整个电力系统做到三点:更安全、更可靠、更经济,用户的收获感就在当中。”孟振平说。

    中国三峡集团:大力建设“海上新三峡” 扎根湖北助力长江经济带发展

    2021年6月,三峡集团子公司三峡能源登陆A股,募集227亿元资金,成为A股电力行业史上最大规模IPO,根据招股书,募集资金将主要投向海上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领域,预计到“十四五”末,三峡集团新能源装机规模将从目前的2800万千瓦增加到7000万—8000万千瓦的水平。

    通过什么样的方式, 能够让新能源能够真正可持续发展?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雷鸣山认为,首先是技术进步。现在的风电机组容量不断在增加,由过去的4兆瓦、6兆瓦到8兆瓦,现在达到10兆瓦,到今年3月, 三峡集团在福建的海上风电产业园,将会下线12.5兆瓦的风机。其次,通过这个集中连片规模化开发,发挥出规模效益,减少项目固定成本。另外,中国三峡集团也在探索综合效益,例如海上风电加海洋牧场,海上风电加漂浮式光伏等,来实现效率最大化。

    2021年9月26日,三峡集团正式搬迁至武汉,成为首批离京的七家央企之一,并与湖北省、武汉市、宜昌市签订了总额达5638亿元的合作协议,主要涉及清洁能源、长江生态保护等多个方面。雷鸣山表示,三峡集团将利用湖北的区位、人才等优势,打通产业、科技、数据和资本链,推动创新要素在湖北集聚。这些项目将从今年起陆续落地。

    雷鸣山表示,运用三峡集团的产业链引领作用,把生态环保的产业和新能源,包括水、风、电、光伏先进的装备制造业,引领落户在武汉。用绿色能源推动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推动一些重要的应用科学创新,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助推湖北省高质量发展。

    中国建筑:发挥“链长”作用 将积极打造新的增长点

    目前,中国建筑承担着27个冬奥场馆及配套设施的运维。在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郑学选看来,每一次重大任务顺利完成的背后,是中国建筑业的多年积累,也是中国建筑的厚积薄发。

    郑学选表示,这些国家重点工程、急难险重任务的完成,都是一个产业链“链长”在发挥作用。例如,火神山、雷神山两座医院的任务来得很急,中国建筑接到任务的同时,向产业链上游和下游都发出了邀请,全社会共同建造这两个医院。

    郑学选表示,2022年还将大力发展基础设施业务,积极推进交通强国试点,向铁路、水网、水利枢纽、大型桥梁等领域大力进军,积极布局新能源建设领域,打造新的增长点。

  “2022年开工的项目已超过1万。中国建筑去年招收的应届大学毕业生超2.8万名,2021年每300个毕业生里面有一个就在中建工作。在‘稳就业’方面,作为建筑行业的头部央企,一定要按中央的要求,在稳中求进中发挥我们这种稳定器的作用。”郑学选说。

    中交集团:坚决当好国民经济发展稳定器、压舱石 打造亮眼中国名片

    作为国内交通建设领域领头企业,中交集团项目覆盖到了全球157个国家和地区,在建项目达到6800多个。作为中国最大的海外项目承包商,中交集团800多个境外项目正在全力推进中。

    刚刚过去的2021年,中交集团的项目在全球157个国家和地区遍地开花。集团在世界500强的排名中,中交集团又上升17个位次。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彤宙认为,这些公路、铁路、大桥、港口,不仅是中交集团的成绩单,也是中国人递给全世界的名片。

    按照王彤宙的理解,交通环境的改善,是拉动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按照这一思路,2022年,除了工程建设,中交集团将在全球范围,把后期运营服务作为一个发力的重点。

    王彤宙表示,在他看来,交通建设不仅是单纯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交通+”产生的拉动效果非常明显。蒙内铁路是中交海外经营的一张靓丽的名片,运出了46.3万个集装箱,为中国和肯尼亚的友好合作和经济发展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此外,以前农村交通不便,现在村村通公路,乡村越来越美,农民越来越富,农村的经济和劳动力被进一步激活。

    王彤宙表示,要把握好交通运输服务与上下游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的机遇,为2022年的 “稳经济、促民生”提供有力支撑。

“2022年到了,我们有自己的中交方案。推动交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探索建立以便捷交通为引导的城镇布局、乡村振兴的发展模式,坚决当好国民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压舱石,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作出我们中交的贡献。”王彤宙说。

    中国黄金:将组建地质公司 加大矿产勘探力度

    在中国黄金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卢进眼里,黄金不仅仅是商品和金融产品,更是国家重要的矿产资源。中国黄金协会初步统计,2021年全国矿产金产量330吨左右,这是我国黄金产量连续第7年呈现下降态势。

  “每年从国外来的黄金资源大概在600吨,黄金对外依存度一度达到60%。作为中央企业,我们是很着急的,我们要不断加大资源储备。”卢进说,“中国黄金集团在国内拥有采矿权有113宗,探矿权有144宗。我们集团黄金储量应该是2000吨以上。但是我们真正能够形成开采价值的要大打折扣,所以资源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生命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增强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发挥国有企业支撑托底作用。卢进认为,保障资源安全第一步自然就是找矿,这也是2022年的一项重要工作。

    卢进介绍说,中国黄金专门组建一个地质公司,为集团资源提供保障。另外,对现有的矿山周边深部也进行了全面的评价,尤其是一些重要成矿区带,都会加大勘探。“这些年我们一直通过各种资源的并购,来扩大资源保有量。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战略性布局,在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以及非洲国家,都有我们的企业,这些年也取得了不少成效。”卢进在采访中说。

    展望2022年,卢进表示,要加大资源并购力度,一旦有好的资源,会毫不犹豫出手。矿产资源饭碗要端在自己手里头,才有安全感。

    徐工:2022年基建需求旺盛 下一步重点发力国际市场

    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工程机械行业已发布的12个产品门类数据中,有10个品类销售同比增长,全行业营业收入首次突破8000亿元。

    2021年,整个工程机械行业延续了高增长的态势。这种高景气背后,主要有哪些原因?2022年是否能延续这种势头?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民对此进行了回应。

“主要的原因还是国内的需求,以及疫情之后我国制造业和供应链的完善,快速地满足了国际市场的需求。”王民回答道,“2022年,一些重大工程还有新的需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都延续了比较稳健又进取的基调,而且有的基建要适度超前。在‘双碳’的目标引领下,环保等方面政策的影响下,电动化等产品也会有新的需求,我们也开发了很多的新产品。一些复杂的工程,对个性化的需求越来越多。在云南,要做一些小断面的挖掘,通过一种多器具、多种功能的隧道掘进机来实现。用好了以后,将来我们可以在青藏铁路线实现再复制、再创新、再发展。”

    现在“一带一路”国家及地区中,97%都有徐工的产品,大概30多个国家及地区中,徐工占有率排在第一位。

    王民告诉记者,国际市场是他们下一步发力的重点。2021年,国内工程机械产品出口额增长接近翻倍,首次超过300亿美元。疫情高峰过后,国外市场需求有望继续恢复。今年他们计划在美国新建一家工厂,提升海外竞争力。

  “我们现在的国际化收入是200亿元人民币左右,占总收入不到20%。‘十四五’我们定的目标是国际化收入不低于40%。不只是产品走出去,也不能仅仅是人员走出去,现在要把企业走出去,收购兼并、绿地建厂。”王民说。

    今年王民还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将徐工整体上市。此前,徐工已先后完成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和重大资产重组,这些调整也不断激发着公司活力。2021年,徐工首次跻身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排行榜前三。王民表示,他们将继续加强研发投入,突破剩余的10%技术难题,全力冲击行业顶峰。

    完成这样的调整之后,2022年企业的经营发展又会迎来哪些新的变化?王民表示,徐工是一直站立在改革的潮头之上。徐工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是非常成功的一个改革,成为当年在国有制造企业里的最大一单。这次改革把徐工的股权结构进行了划分,总体还是国有占大股,还有社会股东、战略股东、管理层骨干,形成了一个比较合理的产权结构。混改后净利润接近翻番了,“十四五”营业收入要达到2000亿元。没有进入徐工机械上市公司的业务,还要再争取尽快把它推到资本市场,包括挖掘机、塔机、混凝土机械上市,将会给老股东、新股东、给国家都带来巨大的收益。

能源保供看央企

    中国石化:今冬明春能源保供底气十足 要把能源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1月17日,中国石化对外宣布,我国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齐鲁石化-胜利油田CCUS项目即将建成投产,涵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3个环节,该项目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00万吨,相当于近60万辆经济型轿车停开一年,预计未来15年可实现增油296.5万吨。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马永生介绍道,CCUS,就是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这项事情中石化从小到大、从无到有,具体讲就是山东的齐鲁石化高浓度的二氧化碳捕集起来,输送到在山东80公里之外的胜利油田,注到地下,让原来不易出来的一些原油按照我们设置的路径生产出来。一方面把相当一部分二氧化碳封存到地下三到四千米的一个位置,同时对增加提高原油的采收率、增加原油的产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就目前整个今冬明春保供的情况来看,马永生表示很有底气,做了充分的准备,生产能力、生产水平、产量呈比较高的幅度增加。马永生说,中国石化在胜利油田初步预测页岩油资源量近40亿吨以上,有望让60多年的老油田焕发青春。此外,中国石化还加大了天然气的进口量和储气库的建设,储气能力大幅度提升。

    谈及2022年看好的新赛道,马永生表示,主要在一些新能源的布局,比如与氢能相关的,还有地热这种洁净的、来自地球内部的能源。另外很重要的就是新材料,新材料既跟能源相关,同时跟更多的产业相关。 

    展望2022年,马永生认为,在发展新能源的同时,也要发挥好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的压舱石作用。“如此的话,才能形成一个安全、高效、稳定、可靠的能源体系,保障好能源大局,把能源的饭碗牢牢地端到自己手里。”马永生说。

    南方电网:今春供电形势稳定 水电蓄能煤电存煤比较充足

    2021年,南方五省区用电需求旺盛,全社会用电量增长11%以上。“特别是广东,经济总量全国最大,用电规模也是全国第一,全年电量增长超过13%,电量的增长也反映出我国经济的韧性和活力。”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孟振平说。

    受经济持续向好等多种因素叠加影响,2021年我国能源供应持续偏紧。尽管形势严峻,南方五省区没有发生影响民生和公共服务用电的情况,电网保持安全稳定运行。特别是广东成功地应对了9月电力最紧张的形势,全社会用电量当年当月同比增长了11.26%。

    孟振平介绍,南方电网公司2020年底就预测2021年电力供应存在较大缺口,因此在去年3月就成立了保供电领导小组,提前谋划部署相关工作。其后,出台八大重点举措全力保民生、保公共服务、保社会稳定、保电网安全。特别是,采取“产业链模式”有序用电机制,有力保障了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谈及2022年的电力供需形势,孟振平表示,目前南方区域水电蓄能及电煤库存充足,今年春季电力供应稳定充足,南方电网公司预测2022年南方区域用电将继续增长,全年电力供需仍然偏紧。
    在去年工作举措的基础上,南方电网公司将实施科学精准的电力调度,推动发电侧提升供给能力,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牢牢守住保障民生用电底线,切实落实电价政策,全力以赴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全面支撑经济平稳运行。
    中国三峡集团:发电量创下单月历史纪录 全力做好能源保供

    中国三峡集团位于武汉总部的运控大屏上,显示着三峡集团旗下全部发电机组的运行情况和实时发电量。去年下半年开始,三峡集团的发电机组就一直处于接近满负荷的状态,全力以赴做好能源保供。

    据雷鸣山介绍,截至目前,三峡集团发电量为 5.8亿千瓦时。存量发电机组部分,做到“应发、尽发、稳发、满发”。特别是去年9月份发电量超过了495亿度电,是历史上单月最高纪录,近96%都是清洁能源。

    即将开幕的北京冬奥会,所有场馆将全部使用清洁能源,也将在奥运历史上首次实现碳中和,作为冬奥会官方合作伙伴,三峡集团也是为冬奥会提供绿色电力最多的发电企业。

科技冬奥硬实力

    中国石化:冬奥火炬披碳纤维外衣 燃料靠氢能

    2022年北京冬奥会临近,中国石化已经完成清洁油品的置换,同时为冬奥会服务的4座加氢站也已经投入运行。本次冬奥会火炬的核心材料也来自于中国石化。

  “这次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火炬‘飞扬’外壳就是碳纤维做的”,马永生说,“这就是利用中石化自己的技术,碳纤维还有复合材料制成的,用这种材料制作奥运火炬,在国际上是首例。它很轻,大概是600克,它的燃料也是中石化的氢能。”


    中国建筑:做好27个场馆及配套设施运维 确保万无一失

    2022年伊始,“冰立方”将以崭新的身份与奥运会再次相见,负责完成“水冰转换”的中建一局团队正在对场内5000多个点位进行反复测量,确保冰壶比赛的极致精准。而在距离它4公里外的中国建筑总部,董事长郑学选正在为27个冬奥场馆及配套设施的运维作出周密安排。

    郑学选表示,中国建筑要服从冬奥组委会安排,要把运维任务细而又细地做好安排,27个场馆及配套设施任务还是很重的,要确保万无一失。

    中国中车:“瑞雪迎春”高铁迎八方来客 流线型车体节能近10%

    作为中国首条建成投用的智能高铁,京张高铁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复兴号智能动车组时速350公里自动驾驶。在北京冬奥会中,京张高铁将承担起连接北京、延庆、张家口三大赛区的重任。1月初,为冬奥会量身定制的北京冬奥列车正式上线开行。

    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孙永才介绍道,这趟列车叫“瑞雪迎春”。列车两侧分别有12朵雪花,加起来24朵,象征现在的第24届冬奥会。雪花有8瓣、6瓣的,象征着八方来客汇聚到我们中国来。这趟列车的车体,是适当的流线型,空气阻力很小,比原有动车组多节能近10%。

    孙永才是“复兴号”高速列车研制的主持者,通过自主创新,带领团队掌握了动车组九大关键技术和十项配套技术。技术出身的他非常注重高铁的各项设计细节,去年他们还下发了问卷,针对乘客提出的建议做了改进。

   “高铁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自主创新,我参与了全过程。中车集团关注的不仅仅是先进方面,也更注重细节。例如窗台沿,原来是斜面的,现在是平面的,旅客放置东西更方便了。再比如可拉动的桌板,桌角都是圆弧状的,防止大家碰撞。”孙永才介绍道。
    冬奥列车在“复兴号”的基础上,做了很多针对性的优化设计。开放式餐吧区以冰蓝色为主基调,连接着专门增设的多功能车厢。这个车厢设置了媒体工作区,可容纳48人就座,还可以实现5G高清赛事直播,具备6个频道4K直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