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家》2014年5月:金融创新助力黄金产业发展

来源:中国黄金集团 发布时间:2014-05-22 浏览次数:520

  

  黄金在人类社会中是财富的象征,作为一种特殊的贵金属,被广泛用于生产和交易。黄金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遵循价值规律,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也逐渐形成了黄金产业。黄金产业主要包括:黄金供应体系,由矿产金及再生金组成;黄金交易体系,由各种类型的黄金场内及场外交易所组成;黄金消费体系,由工艺、首饰和文化等消耗性黄金需求组成。

  中国黄金产业发展概况

  中国黄金产业和黄金市场伴随着中国经济与金融发展而持续稳步成长,无论是黄金产量、黄金资源储备还是黄金需求在世界份额中都不断稳步提高,在多个领域已成为领军者。我国黄金产量在2007年达到270吨,连续7年稳居世界第一。在黄金资源储量上,截至2010年底,我国已探明黄金储量6864吨,仅次于南非和俄罗斯,位居全球第三。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2012 年 11 月发布的《关于促进黄金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15年全国保有黄金资源储量达到8000吨至9000吨,比“十一五”期间增长20%以上。

  黄金储备方面,截至2013年底,中国官方黄金为1054吨,位居全球第五。但是,黄金储备占外汇储备总额之比仅为1.3%,远远低于美、法、德、英等国。如果按占比为10%计算,我国黄金储备合理规模应该在5000吨左右,目前官方储备规模远远不能满足要求。同时,在黄金需求方面,2013年我国黄金需求量首次突破1000吨,达到1176吨,同比增长41.36%。根据推断,中国的较富裕人群即使在经济出现减速时期也将持续购买黄金,因此,中国的黄金需求未来还将持续坚挺,长期内也将对黄金市场行情构成支撑。

  黄金市场交易方面,上海黄金交易所自2002年10月30日开业以来,交易规模逐年提高,2013年黄金现货交易量2196吨。上海期货交易所于2008年1月9日成功推出了黄金期货,交易量和交易金额稳步发展,截止2013年底,我国黄金期货累计成交额10.52万亿元。2013年7月29日,国内首批黄金ETF基金——华安黄金易ETF和国泰黄金ETF正式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进行交易,为中国黄金市场场内交易又增添了新的交易品种,与国际市场进一步接轨。

  黄金市场和黄金金融创新

  随着黄金非货币化发展,黄金逐渐形成了独立的、自成体系的投资工具和交易市场。大力发展黄金金融创新和黄金期货市场及黄金现货市场是保证我国黄金产业发展,对冲规避黄金行业各类风险的重要途径。中国黄金业自2002年实施市场化改革以来,成功建立了多元化和多层次、场内和场外交易并存的黄金交易市场体系,逐渐形成了投资品种日益丰富,国际国内即时联动格局。但是,作为正在融入全球黄金市场的新兴市场,中国黄金市场与国际成熟市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这一差距首先是实物黄金市场结构不完善。虽然我国已经形成了由上海黄金交易所、二级黄金交易中心以及银行柜台和首饰金店组成的三级实金交易体系,但是,我国二级黄金交易中心的分布较为零散狭窄,代理经营多元化力度较小,限制了二级交易中心代理业务规模扩大。其次是黄金衍生产品不能满足市场投资、套期保值和风险对冲需求。通常,在成熟的市场中,黄金衍生品交易比例占到交易总量的90%以上,但是,中国黄金市场对此进行的创新不足,从而导致了市场规模受限、黄金投资功能不能充分发挥。最后是黄金市场交易主体结构不平衡。黄金交易市场的主体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类是“当业者”,即由大型的黄金生产企业和需求企业组成,另一类主体是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系统分销网络的大型做市商,一般是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组成。当前,我国黄金市场交易主体出现向“当业者”一边倒的现象,严重缺乏有实力的大型做市商,影响市场资源的配置效率。

  期货市场中的套期保值,可以使企业在近期与远期、现货与期货间建立一种对冲机制,从而将价格风险降到最低,为生产经营者规避、转移或者分散价格风险提供一种较好的方式。黄金产业面对产量稳增而价格波动的情形,企业只有参与套期保值才能平稳发展。将生产经营与期货真正结合起来,长期利用期货市场为生产经营服务,可以有效地回避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锁定加工费用,确保利润空间,拓展订单销售,提高企业经营业绩。截至2012年底,我国共有15家黄金概念的上市公司。其中有7家是有色金属冶炼与加工行业,这7家公司中参加期货交易的有5家,这也说明我国大型黄金冶炼和加工企业己经具有风险意识,充分认识到了套期保值的作用。

  正确认识期货市场的风险管理功能,有效利用现代金融工程技术开展套期保值,是许多企业刻不容缓的事情。尤其是在国际国内市场黄金价格近期持续下跌情况下,企业单纯通过提高产能来应对国际金价下跌显然是不够的,应对黄金价格波动最好的方法还是通过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功能来实现。

  黄金产业的发展问题

  黄金的商品、货币和金融属性决定其作为全球性战略资源和良好的财富储备手段,黄金在保证金融安全,抵御金融危机,保障国家经济、防范战争灾变风险和推进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尽管目前中国黄金产业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和巨大成就,但是,从目前发展现状来看,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产业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小。中国黄金产业在经过市场化、集团化调整之后,虽然集中度有所提高,但是中小型黄金企业仍然是市场的主体。全国排名前10位的企业产金量占全行业的46.8 %,实现利润占全行业的68.5%,保有黄金资源储量占全行业的60%左右。同时,400家中小企业产金量只占全行业的15%。

  黄金勘探资金投入不足,黄金地质资源保证程度有待改善。中国黄金产业进入市场化改革之后,地质勘探资金的投入主体发生了变化,黄金地质资源保证程度也有了很大改善,但与发达黄金市场相比仍然有待提高。

  发展方式粗放,资源利用率低。中国黄金产业经过60多年的发展与开采,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伴随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的投入,采选工艺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的稳步提升,中国黄金地质资源利用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目前,中国黄金地质资源利用率已达到67.5%,但与发达国家85%的利用率水平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

  法规体系不健全,缺乏有效监管。目前,国家黄金产业相关法规和法律体系尚不健全,缺乏具体的准入标准。受利益驱动,一些地区基层管理部门不能严格执行国家法律和法规,对违法开采、乱采滥挖、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现象缺乏有效监督。

  黄金产业的发展之路

  诚然,中国黄金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但查明资源储量远远不够,这与中国全球第一产金大国的地位不相匹配。必须加快黄金地质勘查,增加黄金资源储量。目前,中国仅有三家黄金企业集团进入全球黄金矿业公司前二十名的排名中,没有一家进入前十名。中国黄金产业的抗风险能力明显不如黄金生产和开采强国,要想赶上还需要艰苦努力。

  国家需要对黄金资源开发实施安全战略。政府可以通过各种金融制度创新,实施兼并重组,以保证黄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尽快建立黄金矿产资源储备制度,由国家出资统一安排专业队伍进行勘查,根据国家经济发展和金融安全的需要,优先安排国有大型企业集团组织开发,进一步提高黄金行业的产业集中度。

  完善黄金产业财政、金融和税收制度。应充分考虑黄金行业的特殊性,减轻黄金矿山企业的负担,增强其抵御金融风险能力,国家在财政和金融政策上应适当给与黄金产业优惠与支持。同时,大力发展黄金现货和期货市场,提高黄金金融产品创新水平,规避和防范黄金企业各类风险,促进黄金行业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尽快出台黄金行业勘查开发准入条件,提高黄金产业准入门槛。中国黄金矿业准入门槛较低,导致资源分割严重,开发能力分散,资源利用率低。为此,必须尽快转变目前黄金产业的发展模式,设立黄金行业的准入门槛就显得尤其重要。国家应该鼓励和支持大型企业集团从事黄金勘探与开发,限制非矿业企业无序进入黄金行业,从而为黄金行业快速发展营造良好条件。

  鼓励大型企业集团开发国外黄金资源。国家应在政策层面上,鼓励大型企业集团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发利用境外资源。国家在审批对外黄金勘查开发项目上,应当简化程序,对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开发境外黄金矿产资源给予更宽松的政策。同时在国家借金“还金”、专项贷款及贴息方面优先支持大型黄金企业集团,鼓励黄金企业集团“走出去”,在国外开采黄金后返回到国内销售,以弥补中国黄金产量与黄金消费的缺口。

  黄金产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基础产业。未来十年内,黄金产业在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结构调整,走资源利用率高、安全保障好、经济效益优、环境污染少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在总体思路上,要以黄金金融创新为手段,以黄金资源整合、有序开发为重点,以健全体制、技术创新为核心,以规模经营、优化结构为基础,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理念,构建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黄金产业体系,为实现黄金产业的“金色中国梦”而奋斗。(作者万喆是中国黄金集团首席经济学家)